領略華夏經典,傳承中國文化——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支教精品課程
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中國歷史源遠流長,那么成語的歷史又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呢?成語又是如何代代傳承下來的呢?成語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又如何相輔相成呢?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守望社會實踐服務團在此次支教課程中特地開設成語特色課程,意在宣傳中國成語傳統文化,加深同學們對成語文化的重視,從成語故事、起源、寓意、變化發展中,了解漢語的魅力,以及我國不同時期的歷史背景、社會文化。
王老師在給同學們講成語故事
第一節給六年級同學的課上,王老師給大家講的第一個成語小故事是“韋編三絕”。為了使同學們理解透徹,王老師特地給同學們從字義、來源多方面闡述,使本難以理解的成語,不但易于理解,而且牢記在同學們的心中。“老師,老師,我知道了。“韋編三絕”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勤奮讀書。”張一涵同學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平日里就熱愛讀書,對這樣的成語故事更是興致勃勃。
王老師特地將這個成語放在第一節課上來講,她表示,希望孩子們能夠深刻理解成語背后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是做人的原則;能夠從對成語的學習中,發現漢語的魅力,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下來的課程中,王老師針對不同類型的成語,大量的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使成語課堂更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王晗靜老師還通過在課堂中加入肢體表演、成語接龍、成語競賽、“我來講成語”等趣味性內容,促使成語課堂更加吸引孩子,并使孩子們自身參與到成語的使用及成語故事的分享中,這樣的趣味成語課堂收到孩子們的一致好評。
王老師在給同學們講成語故事
成語課堂的開設可以很好的提高同學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豐富詞匯;也可以增加一個人的文化底蘊,并且可以進行一定的思想教育。當然,成語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希望王老師能夠繼續堅持她的教學理念,在她有限的支教時間中啟發孩子們對成語知識的探索欲,并且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日常的學習之余,適當拓展自己的知識積累。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為人師者,有義務從小學抓起、并一直培養孩子們對于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把成語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通過成語看世界。
(責任編輯:村官)
- ·陜西安康的龍舟習俗
- ·男子購往返機票比兩個單程貴 質疑美團“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是受陰雨影響 未來3天
- ·家長曬全家官職求老師照顧孩子?教育部門
- ·重大發現!遼寧大連海域發現甲午海戰沉艦
- ·陜西人的福利來了!陜西戶籍可享創業擔保
- ·秋高氣爽!未來三天陜西無降水但云多 賞
- ·白鹿原·白鹿倉等陜西兩景區被批準為國家
- ·高鐵“霸座女”處理結果:處罰200元 180
- ·秦嶺保衛戰正在持續打響 哪些法律法規為
- ·旬邑至鳳翔、延長至黃龍高速公路通過初步
- ·月餅郵寄攜帶進出境有限制 德國法國禁入
- ·一盒中秋月餅可能有幾個保質期 吃的時候
- ·六旬老人19天騎行2325公里 只身從遼寧抵
- ·國慶假期這些高速路施工 嚴重超負荷時將
- ·西安進入氣象意義上秋天 今明最低溫14℃